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如何实现共同体的抽象普遍性与具体总体性的统一

    刘同舫;

    共同体作为人类对理想生活形式的向往,具有抽象普遍性和具体总体性相统一的重要性质。共同体的“抽象的普遍性”特征内蕴普遍适用的共同原则,主要表现为平等、正义、自由、民主、共享共担与安全原则,这些原则的跨时空适用性为共同体的世界性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遵循。共同体的“具体的总体性”特征是不同原则在共同体内部的冲突与调和,能够促使差异性诉求在同一共同体中被满足,这种共同体原则的时空共存性可以增加共同体结构的稳定性。在现实共同体的构建中,面对原则与时空交互调适中的利益冲突性、民族文化排他性以及原则解释主观性等困境,必须坚持“抽象的普遍性”和“具体的总体性”的辩证统一,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共同体原则与历史时空交互调适的方法论自觉。

    2025年03期 v.75;No.28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马克思“技术—就业”思想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问题

    刘皓琰;

    在人工智能不断演进的当下,就业是中国经济和民生领域所不可回避的问题。马克思虽未对就业问题有过专门论著,但其“技术—就业”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工智能时代就业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不仅对技术替代和就业创造等事关就业数量的问题进行了颇多考察,而且高度关注技术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这对认识人工智能时代就业问题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对就业质量的抑制作用受到资本逻辑驱使,只有突破资本悖论,合理和有效利用各类资本,推动技术向善,才能放大人工智能对就业的积极效应,加快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任务。

    2025年03期 v.75;No.289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

  • “两个结合”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创新——以发生学为畛域

    朱清河;尤成;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体系伴随着“两个结合”的不断拓展与深化而不断发生着与时偕行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范式转型。以发生学视角谛视,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本土化、时代化是在“两个结合”中不断由表及里、前后相属、相生相成的动态系统与互动进程。从发生基础来看,“人民至上”指向的是“为谁结合”的新闻政治立场问题;从发生目的来看,“回应时代之需”理清的是“为什么结合”的新闻功能性命题;从发生机理来看,“不断采用最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解决的是“怎样结合”的新闻操作性议题。该三重逻辑交光互影,共同擘画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话语同中国新闻工作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立体图景,推动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健康、理性地成长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5年03期 v.75;No.289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质生产力研究

  • 数据+算法+算力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

    任保平;迟璐婕;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背景下数据、算法、算力协同作用引致的生产力新质态。从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层面解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上市公司文本数据测算分析其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我国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各区域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为全面促进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要给予锻造数据要素长板、补齐算力设施短板、培育算法产业新板的发展选择,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重塑我国经济空间新格局。

    2025年03期 v.75;No.289 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技术选择视角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劳动生产率的路径——理解“新索洛悖论”的新思路

    谢攀;

    针对劳动生产率增长与数智化发展背离之谜,基于任务的理论框架引入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将技术偏向指数内生化,推导实现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最优技术结构,为探索“新索洛悖论”成因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发现:技术选择与人力资本构成的适配关系变动引致实际技术结构对最优技术结构的偏离显著抑制劳动生产率增长,该影响不仅具有负向非线性特征,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实际技术结构偏离最优技术结构对西部及低市场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突出;反事实分析表明,从人力资本禀赋出发选择适宜技术优于根据实际技术演进方向优化人力资本构成。

    2025年03期 v.75;No.289 4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台湾研究

  • 超大规模国家视域下解决台湾问题的相关思考

    陈先才;郭亚丽;

    相对于中小规模国家而言,超大规模国家在体量超大、实力超强、对区域及国际结构影响力甚大等面向表现突出。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不仅具有超强的整合凝聚力、治理能力以及包容性等结构性优势,也面临诸如“台独”分裂势力及外部介入等现实挑战。在超大规模国家视域下思考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必要探讨两岸整合、治理台湾、民族复兴大局以及防控外部干预等重要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依托超大规模中国所具有的强大整合能力、超强治理能力等优势与相关经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动海峡两岸的整合重构,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03期 v.75;No.289 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技与社会研究

  • 扩张的鸿沟:社交媒体依赖对中国城乡数字世代生活质量的影响——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的链式中介作用

    黄含韵;

    深度媒介化时代,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状态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研究探索城乡不同数字世代的社交媒体依赖及其心理特征,并以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构建社交媒体依赖对生活质量影响的链式中介模型。结果显示,数字原住民比数字移民更依赖社交媒体,物质主义和社会比较倾向更高,且城乡间的心理分化更明显。社交媒体依赖正向预测生活质量,物质主义在社交媒体依赖和生活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分组结果显示,数字移民的社交媒体依赖能更有效地提升生活质量,而数字原住民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则带来了更负向的影响,农村数字原住民因物质主义降低生活质量,城市数字原住民则因社会比较及其链式作用降低生活质量。这为理解社交媒体依赖对城乡不同数字世代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弥合数字使用鸿沟提供了实践思路。

    2025年03期 v.75;No.289 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府引导基金扩张之谜:官员更替、特征与地方投融资模式创新

    崔军;花培严;王泓澄;

    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创新,而选贤举能则有助于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基于全国2013—2018年265个地级市市委书记、市长的个人简历和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数据,探究官员微观特征与更替对政府引导基金规模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主政官员更替促进了引导基金的规模扩张。在官员特征方面,市委书记“强晋升预期”“高学历”特征和市长“弱晋升预期”“非高学历”“本地成长”等特征促进了基金规模的扩张。在机制层面,相比于由中央审批的规模以上基金,由省内审批的规模以下基金受官员成长履历的正向作用,表明本省成长起来的地方主官更善于利用省内资源展开投融资创新。

    2025年03期 v.75;No.289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代—会计师重复合作关系具有IPO治理效应吗

    吴益兵;叶艳婷;林波;

    压严压实中介责任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基于嵌入理论,研究发现保荐代表人与特定签字会计师的重复合作现象是专业服务提供者积极运用社会资本提高执业能力的长期市场选择,在首次公开发行市场中起到IPO治理效应。以2006—2021年的上会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保代—会计师重复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过会率,改善招股说明书的可读性,表明双方的重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双方利用可持续关系寻求信息共享的结果。进一步检验发现发行人为保代—会计师的重复合作关系支付了更高的发行服务费用,同时发行人也获得更低的IPO抑价。

    2025年03期 v.75;No.289 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色社会发展中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

    龚文娟;张潇文;

    绿色社会发展基础之一是公众参与评价、反馈和监督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构建社会可持续发展程度与环境质量评价双因素解释框架,阐释中国居民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评价机制,并使用《中国统计年鉴》和2021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等数据,对该解释框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公众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评价大致经历了下降到上升的过程,公众对中央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高于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2)公众对政府的环境治理期待越高,其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越低;居住地环境质量的提高和居民居住体验的改善会正向影响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而对居住地的环境风险感知会负向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3)短期内,人均GDP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SDI的提高对公众评价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有负向影响作用;而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收入、人均寿命的提高,并不能在短期内快速转化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和动力,政府环境治理的初步成效也不能快速提高公众的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研究表明,环境社会治理是一项长线工程,应注重维护推动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性框架。

    2025年03期 v.75;No.289 10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行刑反向衔接中的检察意见精准化探究——以酌定不起诉案件为中心的分析

    杨波;刘琦;

    酌定不起诉案件行刑反向衔接《检察意见书》中应否提出具体的行政处罚、处分意见,目前已经形成了责任精准型和责任概括型两种实践模式。检察意见应否精准化的背后是谁来行使行刑反向衔接决策权的问题。轻罪治理背景下行刑反向衔接决策权的行使,既不能通过扩张检察机关的监督权让其独揽决策,也不能完全交给行政机关去处置,应在刑事检察部门、行政检察部门与行政主管机关之间建立一种协同共治的反向衔接机制。这种衔接机制以行政检察部门为主导,围绕责任精准型检察意见的提出,强化刑事检察部门和行政主管机关的协同配合,形成一种多方参与、融贯互动的一体化关系结构。基于行政检察部门提出责任精准型检察意见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足的现状,应采取渐进式的推进方案,明确适用责任精准型检察意见的案件范围,依托听证程序促进责任精准型检察意见的形成,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检察意见的精准化发展,健全对行政检察裁量权的程序控制机制。

    2025年03期 v.75;No.289 11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动产执行中承租人的权利救济途径

    卢正敏;

    不动产执行实务中常出现承租人寻求租赁权保护的情形。承租人是以利害关系人身份抑或案外人身份提出执行异议,实务和理论均存较大分歧。执行救济二元制并非绝对,对承租人异议不宜简单化处理。租赁权包含的占有权能决定了其可能成为案外人异议的事由。租赁权虽与执行债权存在优先顺位之别,但不能阻止标的物的让与。我国当前虚假租赁问题较为突出,法院无法通过形式审查快速判定不动产租赁实况,这决定了我国不宜照搬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而应赋予承租人在不动产拍卖阶段提起案外人异议及异议之诉的权利。实践中承租人的异议请求多样,并非均属案外人异议,法院宜区分不同类型分别审查处理。

    2025年03期 v.75;No.289 13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的评估与反思

    柳华文;张昊;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的条约机构禁止酷刑委员会的影响在监督程序中从“信息收集”阶段扩展到“法律适用”阶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监督程序自身强调与缔约国合作的初衷和定位。《禁止酷刑公约》的监督结构也演变和扩大为禁止酷刑委员会、缔约国和非政府组织的三方互动,引发了对禁止酷刑委员会使用和筛选非政府组织信息的能力不足的担忧以及该委员会利用非政府组织扩张职权的质疑。非政府组织参与条约机构的工作需要在法理上证成,而并非天然合理。与缔约国开展合作和对话是条约监督程序的核心,禁止酷刑委员会可以通过界定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标准、规范各类信息的收集和评估工作、准确界定自身在条约监督中的作用来实现基于公约的建设性对话的目的。禁止酷刑委员会的实践表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积极作用值得重视,但对其负面影响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2025年03期 v.75;No.289 14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共同性视域下的地方研究:从地方感到地方性知识

    王庆卫;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文化冲突、身份危机、文化霸权等后果,寻求一种多元包容的共同文化的建构路径,以消解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地方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成为备受当今人文学者关注的课题。一些学者采取从地方理论入手的路径,汲取资源来建构共同文化。当前的地方研究主要沿着人文主义地理学、阐释人类学和科学实践哲学中阐发的地方理论展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方感”以身体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从身体的空间感知出发来探讨人与地方的情感关系;阐释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理论倡导文化深描、推动实践调和,揭示共同文化是多元文化在平等对话中生成的动态网络;科学实践哲学则在“知识与权力”这一问题域下使用“地方性知识”概念,在解构了普遍知识的合法性的同时,关注不同群体在特定情境中形成的独特认知模式。这些理论在哲学基础、研究指向和学科归属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在用作理论资源的过程中易发生概念上的错置和学科边界的迷失,因此有必要对它们作出阐发和比较,廓清各种地方理论的源流和学理,为共同文化的建构提供系统化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思路。

    2025年03期 v.75;No.289 15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穆“周人起于晋地”说之论辩述评

    陈勇;卫金萍;

    钱穆在《周初地理考》中对邰、豳、岐等先周地名的考证,首创“周人起于晋地”说。这一新说引发诸多争议,学界围绕古史神话传说的历史化处理、古文献的释读和周族族源等问题展开讨论,以后伴随着考古学界的介入,为先周起源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新的契机。在这场论辩中,钱穆一方面从异地同名、地随族迁来探讨先周族的迁徙行迹,总结出地名迁徙这一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考地原则,为传统舆地学向现代历史地名学的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钱穆频繁使用音韵学论地、运用古迹传说证地有失察之处,部分文献的解读存在抵牾处,以及未引用考古材料等,使其周初地理考证也有一些可商榷之处。对钱穆“周人起于晋地”说得失的分析和讨论,可进一步加深对先周历史、华夏早期文明起源的认识,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5年03期 v.75;No.289 16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皖南事变后的华侨舆论分化及其善后主张

    上官小红;

    皖南事变发生后,纷繁的华侨舆论中有拥护国民党中央决策者,主张军令高于一切;有公开反对解散新四军者,认为这是亲日投降派的阴谋;更有强调国共应以团结为重者,对真相之孰是孰非并不特别关心。但在各异的舆论声中,缘于对国共继续团结抗战的共同期许,他们提出了大体一致的善后主张。与国内中间党派不同的是,远在海外的华侨群体无意以此为契机参与政事,其主张是要求国民政府整饬吏治以继续团结抗战,并呼吁实施民主宪政。而这恰与此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基本吻合。

    2025年03期 v.75;No.289 17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对科技人才培养的干预及其后果

    任慈;

    20世纪50年代,科技人才短缺危机成为影响美国冷战国家安全和科技霸权的一项关键议题。美国社会转向支持联邦政府应在培养充足科学家和工程师方面发挥主要引导作用,承担必要责任。联邦政府将解决现存的人力资源浪费和增加理工科博士培养作为快速缓解问题的两项主要途径。为此,美国一方面以联邦教育资助立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次运用政策杠杆试图实现国家科技人才动员和调控目标,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研发投资、科学教育专项资助,提高理工科博士培养数量。然而,由于存在缺乏客观的科技人才需求预测、人才培养目标冷战化、联邦教育资助政策缺乏高屋建瓴的前瞻性等问题,美国不仅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出现了“博士过剩”问题,也为此后科技人才供需失衡的周期性发生埋下了制度性隐患。

    2025年03期 v.75;No.289 19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